[ Common Sense ] Premenstrual Syndrome
最近實在容易深陷於低潮與消極的迷霧中出不來,我很擔心自己這樣的狀況,所以總是會不斷思考追根究柢。
雖然自己本身個性的關係總是喜歡庸人自擾,但這些平常handle得了的情緒起伏,這陣子卻常常超出極限,
導火線到底是什麼,我可也真是夠會想的了,
我甚至一度懷疑真的是新的辦公位子風水不佳(路沖),導致常有負面情緒,
還是最近太過於沉溺於張國榮的電影中,追隨有關哥哥的一切,不免讓人跟著深陷低潮?
但我想這似乎都不足以採信或是構成我處於低迷狀態中的根本,
於是科學一點的角度來看,大概就是Premenstrual Syndrome了。
Premenstrual Syndrome意即經前症候群,簡稱PMS,
經前症候群,一般發生在25-35歲間的女性,也不見得是每次月經週期均會出現。下面是一些易患經前症候群的危險因子,提供大家做自我檢測:
(1) 年齡25-35歲的女性,月經不規則者
(2) 體重起伏不定,飲食不均衡,有抽煙喝酒者
(3) 有特別身心壓力,長期缺乏運動者
(4) 曾懷孕,流產,或有產後憂鬱症
(5) 曾有憂鬱症或焦慮症,或婚姻關係不和諧者
(6) 母親或姐妹也有類似經前症狀者
(7) 吃避孕藥或荷爾蒙,無法忍受而極不舒服者
裡頭我具備了3項,再根據以下資料:
在身體方面,會出現乳房脹痛、頭頸背痛、食慾增加、嗜吃甜食、疲倦易懶等現象。在精神狀態方面,可能有無精打采、情緒低落、緊張易怒、性慾降低、或失眠等痛苦。在月經來潮後二、三天會緩解,若仍持續,則宜由專業醫師評估,是否有潛藏之憂鬱焦慮、或其他精神或婦科疾病之可能。約有七十五%至九十%之女性為輕微程度,不影響日常生活之職業社交功能;十%之婦女,則較嚴重,需醫療之介入與處理;三至五%之婦女,則屬經前憂鬱症,必須精神科或身心內科醫師之專業治療。
依症狀出現的時間, 可分為四種型態:A: 月經前3-4天開始有症狀, 月經一來, 就幾乎沒症狀。B: 從排卵之日起就有症狀,至月經前3-4天最嚴重, 但是月經一來, 又恢復正常了. C: 排卵日左右不舒服, 然後又好了, 至月經前3-4天才再開始有症狀,月經一來症狀也消了. D: 從排卵之日起有症狀, 一直到月經結束才消除, 這是最嚴重的一型, 一個月可能只有幾天沒症狀而已。
我覺得我應該是B型或者更糟糕的可能是D型,經前症候群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呢?
大多數女性月經來潮前出現的種種不適症狀可藉由自我控制、自我放鬆得以度過這幾天,有些女性在月經來潮前的不適能會導致她在家庭、工作上的障礙,在家庭方面可能會變的容易跟家人吵架、很想甩東西或揍人、甚至與喜歡的人談話都感覺煩;在工作方面可能會變的容易注意力不集中、不順心、失去自信,甚至於感覺生命沒意義而有自殺的念頭。
天啊!!!上面根本就在講我,IT'S ME,Hello~
先說前一陣子開始漲到不行的奶子讓我吃不消外,
最近幾天開始出現一貫有的頭痛和疲倦感,當然影響我最嚴重的莫屬情緒波動。
由於本身自己的脾氣就不太好,多思敏感,這所謂的經前症候群真的是快把我逼瘋了!!
低潮來臨的時候,我就變得十分沒安全感,"害怕"是我最討厭也最難應付的情緒反應。
或許跟過往生長環境有關,處於低落時,心裡的匱乏感倍增,我最無法忍受一個人待在黑暗又無人的空間裡。
這幾天我甚至害怕到哭著逼自己睡著,卻又在毫無安全感的狀態下驚醒,覺得身邊都沒有人了。
我甚至在臉書祈求愛我的人們告訴我他愛我,就怕真的沒有人愛我。
(當然症狀因人而異,我本身在心理上有過比較潛在的負面陰影和事件。)
我實在飽受PMS之苦,不知道是不是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,哎!!
但我知道文字是我很好的抒發管道,不過我不想再像以往一直寫些自怨自艾的悲淒文字。
我想就很平實地敘述我的症狀,順便提供一些小資訊給跟我一樣苦惱的朋友們!!
當然運動的調適效果也極佳,多虧有了規律運動的習慣,每每運動完我心情總是開朗許多。
下列也是從網路上找來的調適方法:
飲食的調適 :
1. 減少蛋白質, 脂肪, 鹽的攝取, 儘量少量多餐, 偶而吃個小甜點 , 採用低糖飲食, 避免甜食 , 以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動物性脂肪。
2.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,多吃蔬菜、豆類、麥。
3. 避免咖啡, 巧克力, 酒 , 酒精將加重情緒低潮,也會使頭痛及疲倦更加嚴重.
4. 減少乳品,避免乳糖阻礙體內吸收鎂,因為鎂可幫助調節動情激素的濃度,同時促進分泌。
5. 限制鹽的用量,最好採取低鈉飲食,以防止水份滯留在體內。
6. 適度的服用維他命B6,可紓解情緒、有助排出水份、乳房脹痛、疲勞及想吃甜食的慾望,每天可加服1000毫克鈣片及50毫克維他命B6。唯需經醫師指示
生活的調適 :
1. 平時規則的運動,促進大腦製造腦內嗎啡,有助全身舒暢。
2. 當然也有助於症狀的緩解.
3. 保持樂觀自信,學習應付生活壓力的能力。
4. 自我放鬆法:各人適合方式不同。例如冥想吐納、指壓按摩、肌肉放鬆法、意像引導法、或生理迴饋訓練等等。
5. 緩和環境氣氛,如柔和的色調或怡人的音樂、 深呼吸、泡澡,有助放鬆全身肌肉。
6. 調整工作目標、家庭目標,避免嚴重的「蠟燭兩頭燒」。
7. 每日症狀記錄,瞭解自己情身心變化的時間與家人、配偶、好朋友傾訴,並主動尋求他們的協助。
8. 控制吃甜食的慾望
(以上籃色體部分資料來源:http://www.obs-gyn.com.tw/article.asp?id=59)
最後我想說的是,我只能感謝我身邊所有親友,這陣子我脾氣真的常常爆炸,尤其是對那些我十分信任密切的親友們。
但他們卻總是不吝嗇地給予愛,並且不斷地提醒我愛自己的重要性。
於是我想或許我們不需要去害怕面對低潮,那正是我們能清楚檢視自己存於內在的問題的好時機。
再怎麼低落,其實我們冥冥之中都隱約有為自己設下防線:"過一陣子就會好了"、"不會太差的",
那麼在這種能盡情低落之時,正是我們最勇敢面對脆弱之時,FACE IT!
好吧,這篇80%是打給自己看的,加油!!